2014-08-01

結紮對黃金和拉拉的影響

2014年7月14日,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團隊在《PLOS ONE》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內容是關於結紮對於黃金獵犬和拉不拉多犬的長期健康影響。該團隊分析 200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間至該校就醫的狗兒紀錄,共計 1,015 隻黃金獵犬和 1,500 隻拉不拉多犬。狗兒的結紮時期區分為:6 月齡以下、6~11 月齡、12~24 月齡、2~8 歲,以及未結紮。

調查疾病包括髖關節發育不全、前十字韌帶斷裂和肘關節發育不全等 3 種關節疾病,以及淋巴瘤、肥大細胞瘤和血管瘤等 3 種癌症。發生於 1 歲前或 2000年1月1日前的疾病不列入分析;發生於 9 歲後的疾病亦不列入,以排除老化等其他因素之影響。

表 1 是黃金獵犬的關節疾病發生率。6 月齡以下或 6~11 月齡結紮的黃金獵犬,無論公母,髖關節發育不全和前十字韌帶斷裂的發生率都比未結紮者高出許多。



表 2 是拉不拉多犬的關節疾病發生率。6 月齡以下結紮的公拉拉,前十字韌帶斷裂和肘關節發育不全的發生率高於未結紮者;6 月齡以下或 6~11 月齡結紮的母拉拉,髖關節發育不全和前十字韌帶斷裂的發生率高於未結紮者。



然而,兩個犬種在 1 歲以後結紮者,其關節疾病發生率均與未結紮者差異不大。研究團隊認為,大型犬在 1 歲以前進行結紮,有可能引起長骨long-bone)的生長延遲,導致關節脆弱化。

表 3 是黃金獵犬的癌症發生率。公狗結紮與否對癌症發生率影響不大;但在 6 月齡以後結紮的母黃金獵犬,無論何時結紮,其癌症發生率似乎都增加了。研究團隊表示,母黃金獵犬的性荷爾蒙可能終其一生都有防範癌症發生的功能,換言之,一旦失去性荷爾蒙分泌,或許較容易出現某種脆弱性。



表 4 是拉不拉多犬的癌症發生率,結紮與否似乎均未對癌症發生率造成影響。



本次研究顯示出,結紮對於健康的影響,不但有性別上的差異,也有犬種間的不同。大型犬若要結紮,滿 1 歲或許是個值得考慮的時間點吧。

延伸閱讀

2014-04-14

狗兒的注意力發展過程與人類相似

《狗兒的注意力發展過程與人類相似》這篇文章,2014年4月11日先分享於板鼻的臉書專頁,後來覺得它的屬性挺適合 PanSci 科學新聞網,就稍微潤飾修改,投給了 PanSci。下面即是 2014年4月12日刊登於 PanSci 的內容。

------------------------------

狗兒的注意力發展過程與人類相似

http://pansci.tw/archives/58717

日期:2014年4月12日

人類的注意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成熟,然後在過了某一年齡後逐漸衰退。那麼,狗兒的注意力又是如何變化的呢?維也納獸醫大學的聰明狗兒實驗室(Clever Dog Lab),針對 145 隻 6 個月~14 歲的邊境牧羊犬進行實驗,分析狗兒的注意力和年齡之間的變化。相關的研究結果刊載於學術期刊《心理學前線》(Frontiers in Psychology)。

首先,研究團隊設計了兩種實驗情境,觀察狗兒對於物品和人類的注意力差異。一個是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玩具忽然掉落的情境,另一個則是狗兒認識的人類進入室內,逕自拿滾筒粉刷牆壁。



結果發現,所有狗兒都以相同速度發現掉落的玩具,不過,老犬被新物件吸引的時間比幼犬短。這表示狗兒和人類一樣,隨著年齡增長,好奇心會逐漸降低。此外,比起玩具,狗兒注意人類拿滾筒粉刷牆壁的時間比較長。換句話說,對於有社會性的東西,狗兒的注意力會比沒有社會性者來得強。

接著,研究團隊又利用響片訓練,進一步測試狗兒的選擇性注意力。



實驗者先將一個香腸塊扔在地板上,等狗兒發現,吃掉獎勵。然後,實驗者等待狗兒注視自己,雙方目光一接觸,實驗者就按下響片,忽左忽右地扔香腸塊。如此這般,反覆操作 20 次。

結果發現,從看見香腸到注視實驗者為止的過程,費時最短的是 3~6 歲的中年狗兒。研究團隊認為,年輕的狗兒因為經驗不足,年老的狗兒因為運動能力逐漸下滑,所以牠們花費比較久的時間。在類似的人類實驗中,20~39 歲的人類也顯示出最高的感覺運動能力(Ssensorimotor Aabilities),代表狗兒和人類相同,都有年齡上的高峰期。

此外,1~2 歲的狗兒正值青春期,注意力受到影響,導致牠們的反應比較慢一些。不過,響片操作反覆數次後,青春期的狗兒比其他年齡層進步更快。換句話說,青春期的狗兒,其學習曲線最為陡峭,學習潛力極佳。

上述實驗顯示狗兒注意力的成熟和衰退過程與人類相似,換言之,透過觀察狗兒的行為,或許有助我們瞭解諸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阿兹海默症等疾病。

資料來源:

原研究論文:

2014-04-08

狗兒向狗兒學習

狗兒向狗兒學習

http://www.dogactually.net/blog/2014/04/post-515.html

作者:京子アルシャー(Kyoko Alscher)

日期:2014年4月8日



德國人常說:「要飼養第二隻狗兒,得先把第一隻狗兒教育好。」第一隻還沒教好,就貿然接第二隻回家的話,因為第二隻會模仿第一隻的行為,情況將變得無法控制。

我家也曾經一度想要飼養第二隻,但由於第一隻是性格自由奔放的視覺獵犬(Sighthound),難以預估何時才能把召回澈底訓練好。等第一隻完成結紮、可以輕鬆召回且訓練有成的時候,年紀已經太大,不適合再養第二隻了。所以,如今就利用不時替友人照顧狗兒的方式來滿足一下。

前陣子突然受托中途一隻膽小犬。牠送到我家的兩個月前左右,在西班牙被救援,推測是兩歲的流浪犬。跟其他眾多狗兒相比,這隻流浪犬特別不習慣人類的手和生活環境,是一隻個性膽怯的流浪犬。來我家之後,牠有時甚至不敢獨自離開籠子。

有些時候,牠就連散步都不想去。話雖如此,德國沒有讓狗兒在室內如廁的習慣,我只好哄騙牠出門,在附近繞一圈,可牠別說是小便,連四周的氣味都不聞一下,又這麼直接走回家。散步期間,牠總是把尾巴緊緊夾在後腿間,一點幹勁也沒有。這時,無論任何人類對牠好言好語,或者故作開心,牠的尾巴仍舊低垂,絲毫不見起色。

被帶到我家這個陌生環境,我想中途犬應該是極度不安的吧。

然而,要是我帶這種狗兒和我家狗兒一起出門,情況通常會截然不同(正因如此,這次的中途犬才會托我家照顧)。當狗兒對四周環境的恐懼感大於好奇心時,「模仿第一隻的行為」這種傾向將變得格外顯著。

中途犬神采奕奕地翹著尾巴,像金魚糞便般地跟在我家狗兒的屁股後面走。我家狗兒一聞樹根,中途犬就會過去聞聞相同地方。我家狗兒往右走,中途犬也往右,我家狗兒往左走,中途犬也往左,膽小犬多半如此這般地追隨我家狗兒。

散步途中遇到認識的狗兒時,中途犬對於驟然遭遇陌生狗兒會一時驚慌失措地想要逃走;可是,看到我家狗兒和認識的狗兒相互嗅聞打招呼,就會慢慢恢復鎮定。再過一些時候,牠甚至會自行悄悄繞到那隻狗兒後面,想要嗅聞對方。

害怕上下樓梯的狗兒,一看見我家狗兒迅速上樓,就會慌忙跟著上去,反覆數次之後,便也忘了恐懼。

就連從人行道進入車道前要在路緣石等待這件事,只要我家狗兒這麼做,中途犬也很快就會上手。

此外,我家狗兒對特定狗兒(宿敵)發出警戒吠叫時,中途犬也會模仿,跟著叫起來。我家狗兒的吠叫是有其道理,可是初次見到宿敵犬的中途犬,單純是因為我家狗兒吠叫才跟著吠。若是聽見我家狗兒的叫聲,跑過來一起對著標的吠叫也就算了,但情況嚴重時,中途犬根本就沒在看我家狗兒所認定的標的。好的行為也好,壞的行為也罷,第二隻狗兒都會學習模仿第一隻狗兒。

我看著這些膽小犬的行為,才知道狗兒是狗兒,而人類終究是人類,我們人類可以教導狗兒的事情真的很有限。然而,我並非對此喟嘆。反倒是把狗兒向狗兒學習這件事視為大好良機,讓中途犬把我家狗兒當成榜樣,學習我家和社會的各種規則。

我家生活是有一定節奏的。不可以在室內開運動會、有些房間不能進入、不能在室內排泄、叫了要過來、吸塵器這類發出轟隆聲的機器在室內運轉時要保持冷靜、聽見人類穿外套的聲音就是散步時間,此外,靜靜待在家裡雖然無聊,但是到了外面就有快樂的事情等著……等等。

除了如廁規則之外,我家狗兒都會示範給中途犬學習。至於我的工作,總之就是拚命誇獎中途犬即可,一邊誇獎,一邊縮短跟中途犬之間的距離。而考量未來送養,我的任務就是使用高檔零食,讓牠瞭解人類的手絕對不是壞東西。

這次的中途犬,在流浪犬裡也是屬於非常軟弱的輸家吧。因為收容在大房間,搶不到食物,來我家時真的就是皮包骨。天天讓牠吃到飽,頻頻帶到森林裡用長牽繩運動,牠總算慢慢長出肉來。即便在森林裡,牠也是跟在我家狗兒後頭走,而隨著體能恢復,也能從表情看出牠逐漸在狗兒社會中找到自信。

這隻中途犬在我家十天左右,就去有意認養的家庭試住了。後來,牠順利成為該家庭的成員,我家便又回到沒有中途犬的寧靜生活。

儘管我家狗兒表情略顯疲憊,不過,偶爾利用中途犬的刺激來預防老年痴呆,應該也無妨吧。

------------------------------

延伸閱讀

2014-03-31

2014吐蕊魯格斯講座心得

今年很幸運地參加了吐蕊魯格斯的兩場小型講座:「狗為何開咬?」和「如何讓狗狗健康過一生」。雖然沒有分享筆記,不過斷斷續續地在 Bambi 的臉書專頁和 G+ 上聊了一些個人心得與實踐。因為臉書專頁沒有搜尋功能,遂將這陣子寫的文章連結摘要於此,做個紀錄。



——如果你的狗兒開咬,牠可能正在承受痛苦。

「昨晚《狗為何開咬?》小講座中場休息前的 Q&A,有飼主問了一個問題。這位飼主的狗兒會在散步途中咬他,有時事前會出現一些小訊號,有時則是無預警的開咬,讓他避無可避。牠,為何如此?」
臉書連結G+ 連結

——成為觀察者,讓狗兒有最自然的呈現。

「研究者認為,動物治療不但要關心被治療的人類(兒童),也要關心協助治療的動物。兒童的觸摸有時是很直接的,對狗兒來說可能是不太舒服的。狗兒如果不想接受,應該要能夠離開。動物在最自然的狀態下,才有好的療癒力。」
臉書連結G+ 連結

——人類為什麼這麼愛彎腰?

「人類朝狗兒彎腰的動作,對狗兒是極具壓迫性的。尤其接下來人類往往會伸手拍打牠們的頭部,這也是牠們所恐懼的。人類為什麼這麼愛彎腰?正如昨天聊到狗兒為什麼這麼愛撲跳,原因多半是身高上的差距,導致我們想要親近狗兒,向牠們示好時,就需要出現這樣的行為吧。」
臉書連結G+ 連結

——狗兒不喜歡壓制式的接觸。

「吐蕊阿嬤也說過,狗兒並不喜歡被擁抱。牠們或許會忍受家人這麼做,但對象換成陌生人時,由於壓力和厭煩度升高,就有可能逼得牠們開咬。」
臉書連結G+ 連結

——狗兒為何用嘴巴開咬?

「人類有手,遇到緊急情況時,我們可以迅速用雙手保護自己,甚至還能還擊對方;可是,狗兒沒有手,嘴巴就成為一項重要的替代工具。」
臉書連結G+ 連結

——減少抱狗次數:改用 free stitch 外出包。

「我曾經在《談疼痛——牠為何咬人?》提過,板鼻不喜歡被人從腋下抱起來的動作……(中略)……我開始思考,我一直在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期望牠接受我抱牠的行為;但,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放棄去抱牠,找一個牠完全不會感到壓迫的移動方法?」
臉書連結G+ 連結
延伸閱讀:實際使用心得文

——減少抱狗次數:更換腳踏車籃。

「那天有一位女士建議我:『妳可以把板鼻裝進外出包之後,再把外出包整個放進腳踏車籃,就不必抱牠,也能騎車。』我當時回答:『我試過了,不過因為外出包比車籃大,這是不可行的。』我回家之後,又把問題重新想了一遍,忽然驚覺我真的是死腦筋。對,『這一個車籃』是裝不下,可是,我還沒試過『所有的車籃』呀!」
臉書連結G+ 連結
延伸閱讀:實際使用影片文

——接受那些你就是做不來的事情,因為有太多事情你可以做。

「從 2011 年的吐蕊阿嬤講座開始,就常聽見有人質疑:為什麼不可以讓狗追球?為什麼不可以玩拉扯遊戲?為什麼接飛盤也不行?敏捷也不好? 不過,對致力維持平靜生活的我們來說,那倒也不是什麼太衝突的概念。」
臉書連結G+ 連結

——敏捷運練免不了受傷?

「諸如:狗展、敏捷、服從訓練比賽,這些其實是人類自己想要參加的活動,而不是狗兒。有時候,這些也許是 OK 的,有些人也做得很好,甚至吐蕊阿嬤自己也曾經參加過;然而,不可諱言的是,有些人常常做過了頭。」
臉書連結G+ 連結

——瑞典法律禁止「關籠」。

「阿嬤認為長期關籠將導致慢性壓力;同時,何時如廁這件事情,應該是由狗兒決定,而不是飼主來決定牠們何時才能大小便。阿嬤問大家,如果你每天都必須由別人決定你什麼時候才能去廁所,你喜歡嗎?」
臉書連結G+ 連結

——瑞典幼犬課程的訓練順序。

「幼犬課程的第一項訓練是學習狗兒彼此相遇時,平靜地擦身而過。對!畢竟這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頭疼情境呀……會不會坐下、會不會趴下那些確實都還算是其次。」
臉書連結G+ 連結

——等飯訓練:用嗅聞遊戲取代坐下。

「撲跳這個動作,對關節是不好的。為了牠的健康,我選擇訓練牠坐好等我準備食物。這,應該算是美式訓練思維吧。聽完吐蕊阿麼的小講座,我開始想,那如果要用歐式訓練思維,或者依循吐蕊阿嬤的理念,我還可以有什麼作法?除了坐下,還有哪些替代行為,對板鼻來說是比較容易、比較沒有壓力的?」
臉書連結G+ 連結

——等飯訓練:狗兒為什麼這麼喜歡撲跳?

「例如我們人類,就不會對其他人類撲跳呀,為什麼呢?我想,也許是因為我們人類身高接近,可以清楚看到對方的表情,也可以輕易用手接觸另一個人的身體。那狗兒呢?如果是身材相近的同類,牠們也可以很容易看見對方、舔對方的臉、接觸對方;但對象換成人類,牠們就跟我們的臉孔、上半身、雙手有一段非常大的距離,幼犬和小型犬尤甚。」
臉書連結G+ 連結

——等飯訓練:自主等待時間變長。

「我想牠趴下,牠只能勉強坐著;我什麼都不想了,牠卻安安靜靜地趴著。當我瞭解了牠的難處,不再試圖壓抑,改用其他替代行為疏導那份情緒,矛盾消失,牠的耐性就自然提升了。這種行為改變,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
臉書連結G+ 連結

——所有狗兒都應該玩嗅聞遊戲。

「找食物是最簡單的嗅聞遊戲,而且幾乎不受環境限制。例如連結影片,我們剛結束公園散步,丟一些食物到外出包裡,遊戲就這麼開始了。玩玩遊戲,沉澱情緒,然後,心滿意足地回家。」
臉書連結G+ 連結

——狗兒是多階段睡眠者。

「成犬一天睡眠時間長達 14~18 小時,平均也有 16 小時,幼犬更長。阿嬤也提到,狗兒在快速眼動睡眠(REM)時,可能需要伸展身體,所以床不宜太小,而且要讓牠有選擇,可以不時換地方睡。」
臉書連結G+ 連結

——狗兒是群居睡眠者。

「狗兒習慣共眠。共眠的對象可能是同類,也可能是人類。如果是成犬,睡覺時至少要讓牠跟同類或人類在『同一個房間』;如果是幼犬,則需要跟共眠的對象有『身體接觸』。」
臉書連結G+ 連結

——散步:減少指令次數。

「下指令過度,是造成狗兒壓力的原因之一。阿嬤請大家回去計算自己遛狗時的下指令次數。她說很多人實際計算之後,都驚訝於自己下指令的次數。至於阿嬤自己,她帶狗兒外出散步 30 分鐘,大約會下 1~2 次指令。」
臉書連結G+ 連結

——散步:讓狗兒選路。

「如果我們讓狗兒選擇路線的話,牠會比較容易滿足,有可能縮短散步時間。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人類的控制欲太強,散步中對狗兒諸多阻撓,就可能造成牠們覺得自己沒做完該做的任務,體力消耗了,心靈卻仍是空虛的,故而遲遲不願回家。」
臉書連結G+ 連結

——散步:改善撿食問題。

「島輝麻今天分享了一篇《[那些養狗的小Tip] 嗅聞找零食》,提到自從讓島輝充分發揮嗅聞之後,散步撿食的機率反而降低了;不過,文中同時也提醒:『如果你的狗狗絕對會吃掉,還是建議你提前繞開囉!』」
臉書連結G+ 連結

2014-03-13

拉扯牽繩可能比電擊更糟

「動物的事.響片訓練」部落格的《什麼是『處罰』?》一文提到正處罰必須遵守的八項原則,其中兩項是「處罰必須每次犯錯都施予」和「處罰必須即時」;換言之,處罰必須精準拿捏時機,讓狗兒容易明瞭前後因果關係,才能達到嚇阻的效果。

該文也解釋:「如果處罰無法即時,與動物的行為無法產生關聯,久而久之動物因無論做什麼都會受罰,將出現沮喪放棄的狀態,軟癱在地,了無生氣,任憑處置,這稱為『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因為正處罰執行不易,且一旦失敗,造成之反效果亦高,所以新式訓練多半棄之不用,倡導以獎勵為主的正向訓練。畢竟獎勵即使做得不好、不對,也不致於對狗兒有太大的影響。

電擊項圈或 P 字鍊這類處罰道具,在某些先進國家既已禁止使用,人們也瞭解到它會對狗兒造成肉體上的痛苦。以下譯文,則是就心理上的壓力討論這類道具的孰是孰非。

不過,該文並非是要鼓勵大家使用處罰式訓練,而是要提醒大家,縱使沒沒有使用這類處罰道具,倘若我們習慣在散步時過度拉扯牽繩,這類狗兒無法事前預測或自行控制的行為,其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有可能比電擊項圈還要糟糕。即便是使用安全的道具,仍應做好「鬆繩散步」和「召回」訓練,避免不當拉扯破壞了人犬的信賴關係。

------------------------------

電擊項圈的孰是孰非(犬類訓練)

http://www.dogactually.net/blog/2014/03/post-504.html

作者:藤田りか子(Fujida Rikako)

日期:2014年3月12日



前陣子,因採訪而聆聽某犬類專家的講座。內容包括人犬關係和犬類學習,但某些內容令我感到非常震撼。本篇僅就那令我感到震撼的部分進行介紹(是故,請不要誤以為這是講座的全部內容喔!)。

從結論開始說起,就是若能使用得宜,電擊項圈亦無不當。這種說法或許有些荒誕不經,但請各位耐心讀下去。講座舉行地點乃是我居住的瑞典,別說是電擊項圈,就連 P 字鍊都是被動物保護法所禁用的國家。參加講座的都是滿腦子學習理論,具豐富知識和經驗的新世代訓練師們。這些人的特徵是接受新式教育,不採行舊式訓練,不相信那些把狼群和老大理論套入犬類世界的主張。

講座的主講者是托比亞斯.古斯塔夫森(Tobias Gustafsson),他不但取得犬類相關的動物行為學學位,也是道道地地的訓犬師。曾經訓練過諸如:毒品偵測犬、追蹤犬等的許多工作犬,目前正進行關於熊類保育和追蹤犬之應用的學術研究。不過,托比亞斯並未在講座中介紹那些熊犬研究,而是專講人犬關係。

他之所以提到電擊項圈,是為了闡述我們和狗兒的關係:我們總是對狗兒施加壓力,而這又將如何破壞彼此的關係呢?換言之,也就是破壞信賴關係。他在演講時舉了一個老鼠實驗的例子。

該實驗將老鼠分為三組:
  1. 第一組老鼠放入不知何時會發生電擊的籠子裡。
  2. 第二組老鼠在電擊發生前,會聽見警告鈴聲(換言之就是警告鈴聲一響,電擊立刻發生的機制)。
  3. 第三組老鼠在電擊發生前,會聽見警告鈴聲,並且讓牠們習得只要按下操作杆,就能阻止電擊發生。
我沒聽清楚這是誰的實驗,不過三組中壓力程度最低的,乃是被放入第三組籠子的老鼠。不止如此,聽說該組完全沒有壓力症狀。而壓力程度最高的,乃是第一組,那些不知何時會發生電擊的老鼠們。此外,很有趣的是,第二組那些會聽見「電擊要來囉~~」警告鈴聲的老鼠,聽說壓力程度也沒有很高。

托比亞斯想表達的,當然不是鼓吹大家使用電擊項圈。重點在於,倘若負面體驗是可以事前預測的,或者動物本身可以控制那件事情,牠們就不致於感到太大的壓力。

「職是之故,儘管我們對電擊項圈可能有著『邪魔歪道!』這類強烈排斥感,但其實冷不防拉扯牽繩同樣也是狗兒無法預測的行為,如果這件事經常發生,而且牠們無法明白其間的因果關係的話,也會對狗兒造成極大的壓力喔!」



我發現 2006 年德國的 E. Schalke 等人也發表過類似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係對想要追逐獵物的米格魯施以電擊,調查其阻止成效。第一組米格魯一觸及獵物——會動的假兔子,就施以電擊;第二組是米格魯在獵捕過程中不聽從召回指令時,就施以電擊;第三組是毫無原由地對米格魯施以電擊。壓力程度最低的是第一組,其次是不聽從召回指令就施以電擊的第二組。而跟第一組相比,第二組的壓力似乎大了很多。至於第三組的壓力程度,則是非常之高。

米格魯的實驗結果跟老鼠相同。人類可以清楚看見米格魯是否觸摸到假兔子,能夠在「就是現在!」的時刻精準地施以電擊。所以,狗兒立刻就能理解兩者的因果關係。然而,換成召回情境時,時機就變得不易拿捏,狗兒很難明瞭自己是為何受到處罰。更何況,狗兒是在尋找兔子過程中被召回的。

托比亞斯說道:

「狗兒是依附人類(不僅是物理上,而且是情感上)生存,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動物。因此,當我們對狗兒施以『厭惡之事=壓力』時,牠們就會變得極為敏感,單是如此便會破壞彼此的信賴關係。職是之故,對於處罰式訓練,時機就是一切(獎勵訓練當然也是如此,但即使時機拿捏失敗,也不會對狗兒造成太大的影響)。」

所以,若能使用得宜,不破壞人犬的信賴關係,電擊項圈也是一種可以使用的道具。其前提在於,訓練者必須能夠判讀狗兒的身體語言,在適當的時機精準地施以電流;然而,大部分的情況下,狗兒即便受到電擊處罰,多半如同前述實驗所示,心情不是像不知何時會被電擊的老鼠,就是像毫無原由地遭受電擊的米格魯。因為訓練師和飼主的時機拿捏錯誤,導致狗兒在無法理解因果關係的情況下遭受電擊,壓力程度就會變成最大。所以,我們就不應該使用電擊項圈。而且,人類這種生物,一旦發現成效不彰,就會忍不住增強刺激程度。如此一來,就完全淪為虐待動物。



而用力拉扯牽繩的訓犬方法,時機拿捏錯誤的話,將給予狗兒等同電擊項圈程度的壓力,最後免不了要破壞飼主和狗兒之間的信賴關係。

「可是,請各位記住,人犬關係除了訓練者必須明白學習理論之外,讓狗兒有安心感也是同等重要。除了使用獎勵或處罰來提升學習效果的理論之外,也希望各位務必重視信賴關係這件事情。」

托比亞斯在講座最後如是說。

2014-02-25

敏捷訓練免不了受傷?

敏捷訓練免不了受傷?

http://www.dogactually.net/blog/2014/02/post-496.html

作者:The dog actually Time

日期:2014年2月25日


(圖片來源:Jorge Arcas

想跟狗兒一起享受運動——或許也有飼主是基於這種願望,才開始跟現在的愛犬一起生活吧。雪橇犬比賽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不過直到最近為止,跟狗兒一起運動這件事並不普遍。狗狗運動如今已經是十分常見的活動,而在這許多狗狗運動之中,敏捷對狗狗運動的普及可說是影響甚鉅。可是,越是熱衷運動,也就越容易受傷。

「Agility」這個英文字具有敏捷性的意味,正如其名,敏捷比賽就是要靈活地通過跳欄、隧道等障礙物。在高速下跳躍、轉彎,無論如何都會對腰部和四肢造成負擔,不難想像就很容易受傷,但,實際上敏捷訓練對狗兒們的受傷又有何種程度的影響呢?加拿大貴湖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加拿大和英國的敏捷協會,以及各國敏捷相關網站,進行了全球網路調查。他們針對受傷的原因、受傷的部位及類型、受傷的程度、比賽中或練習中受傷等等事項,分析了 1,669 位操作者(3,801 隻狗兒)的問卷,將兩篇研究報告發表於《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第二篇報告請按我)。

根據他們的分析,31.8% 的狗兒曾經因為敏捷訓練受傷 1 次以上,其中 27.6% 的狗兒則有複數受傷經驗。狗兒的受傷類型多為肌肉或肌腱的損傷、扭傷,以及撞傷。此外,分析 1,523 件受傷案例發現,受傷部位最多的是肩膀(349 件),其次是背部(282 件)、趾骨(202 件)和頸部(189 件)。至於受傷的程度,1 個月以內復原的輕傷占 50.5%,復原需 2 個月以上的重傷占 44.6%。而最容易受傷的項目則是在跳欄 (bar jumps)、 A 字板(A-frames)和障礙物組合(dog walk obstacles) ,不過,練習中和比賽中的受傷發生數則無明顯差異。

以前曾經受傷,或者正在接受針灸、按摩、整脊、服用保健品等替代療法的狗兒,其受傷風險較高。而以犬種來看,即使將邊境牧羊犬參與敏捷的數量較多之現實納入考量,牠們的受傷風險仍然偏高。此外,具 5 年以上經驗之操作者,以及 4 年以上經驗之敏捷犬,其受傷風險相對較小。

狗兒和操作者隨著經驗的累積,其受傷風險都會降低的原因,或許是基於長年經驗,較懂得自我控制,不做超出能力範圍之事。受傷風險偏高的邊境牧羊犬,相較於骨骼上的問題,或許也跟該犬種特有的勤奮性格有關。不僅限於敏捷,不少狗狗運動都可能讓人過度熱衷。可是,輕傷也就罷了,倘若因此受了重傷,總覺得有些本末倒置。為了提升運動能力,受傷或許是免不了的風險,但,各位不覺得最重要的應該是跟愛犬一起長期樂在運動嗎?

------------------------------

參考資料

2014-02-20

小型犬的基亞里畸形

我曾經在板鼻的臉書上提過,在某台灣犬舍網站看到這麼一段記述:「日本資深吉娃娃專家表示,若拍 X 光顯示有水腦,但完全無症狀也無須治療,請飼主不用擔心。」

我一直覺得這種說法是非常危險的。由於吉娃娃的繁殖業者在培育時,刻意突顯「蘋果頭」這個外觀上的特徵,除了造成台灣幾乎每隻吉娃娃在影像學上都呈現出水腦的樣態,事實上,也增加了牠們日後發生臨床神經症狀的風險。板鼻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在超過某個臨界點時,牠就可能從無症狀惡化為有症狀。

我在《蘋果頭的宿命》一文也介紹過,根據日本寵物保險公司 Anicom Holding Inc. 的統計,自 2004年4月1日至 2008年3月31日為止,公吉娃娃得到神經疾病的機率,是所有公狗的 2倍,母吉娃娃是所有母狗的 1.3倍。我們對狗兒外觀的喜好,不但犧牲了牠們的健康,讓牠們受到病痛折磨,甚至也增加了牠們被棄養的機率。

BBC 在 2008年推出的紀錄片《純種犬的泣訴——繁殖引起的遺傳疾病》震撼了許多人,包括近親繁殖、包括為了趨近犬展的理想外觀,導致許多純種狗兒背負著極端的身體殘疾。那些突變的、畸形的審美觀,對於狗兒的健康和幸福毫無益處。

以下內嵌影片是 BBC 在 3 年後推出的續集。影片 9分9秒左右起,針對查理士王小獵犬的脊髓空洞症有以下敘述,我想任何家有神經損傷患犬的飼主,看了都會感到心痛。

「人類將神經損傷描述為最讓人痛苦的疾病,發起病來就像燒傷一樣疼、活塞式的頭痛。甚至輕觸都有異常的感覺,就像衣服、項圈這樣的小物件,都能引起這種狗兒的不適。」



今天在 The dog actually Time 看到一篇文章,介紹了英國薩里大學針對基亞里畸形的程度與脊髓空洞症的關聯性研究。簡單翻譯如下,提供各位參考。

------------------------------

關於小型犬的頭部和大腦形狀問題

http://www.dogactually.net/blog/2014/02/post-493.html

作者:The dog actually Time

日期:2014年2月20日


(圖片來源:PLOS ONE
※照片左側的狗兒患有脊髓空洞症,但無臨床症狀。牠的前額是繁殖者稱為「bombe」的理想形狀,而為了突顯該特徵的育種,卻可能提升有症狀之脊髓空洞症的風險。右側的狗兒則是基亞里畸形,伴隨無症狀之脊髓空洞症。

我想應該有不少讀者是在數年前看了英國 BBC 的紀錄片《純種犬的泣訴——繁殖引起的遺傳疾病》之後,才初次得知許多查理士王小獵犬患有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脊髓空洞症係指脊髓中心的空洞積水膨脹,壓迫脊髓,引起神經方面的功能障礙。脊髓空洞症的原因乃是後顱窩空間不足的腦部先天性畸形——基亞里畸形Canine Chiari-like malformation),導致小腦由頭蓋骨擠向頸部脊髓處。基亞里畸形不止會引發脊髓空洞症,亦是水腦症的發病原因。

基亞里畸形是因為頭蓋骨的矮小化及形態變化,導致腦部無法容納於正常位置的狀態,好發於查理士王小獵犬(Cavalier King Charles Spaniel)、布魯塞爾格林芬犬(Griffon Bruxellois)、吉娃娃等小型犬。是故,容易併發脊髓空洞症和水腦症的亦是這類小型犬。

英國薩里大學的研究團隊解釋,基亞里畸形就像是把大腳丫硬生生塞進小鞋子的狀態。該研究團隊以 155隻基亞里畸形的布魯塞爾格林芬犬為對象,調查基亞里畸形的程度與脊髓空洞症的關聯性,結果已發表於《PLOS ONE》。他們比較患病狗兒及健康狗兒的頭部形態後,發現脊髓空洞症的狗兒具有比較高的前額,而症狀越嚴重的狗兒,其小腦越向下方擠出,腦部形狀發生變化。

即使有基亞里畸形,也可能沒有臨床症狀,但有時可能會伴隨嚴重的頭痛、步行異常或四肢麻痺。在人類,每 1280人之中會有 1人發生基亞里畸形,人類的基亞里畸形亦會引發脊髓空洞症。不過,目前仍不清楚基亞里畸形引發脊髓空洞症的確切原因。研究團隊為了更加深入瞭解基亞里畸形,尋找對人類和犬隻更好的治療方法,聽說目前正與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遺傳學家展開共同研究。現階段並不確定與該疾病相關的基因,但研究團隊表示希望未來也能釐清這方面的問題。

此外,研究團隊也將針對其他犬種進行研究,希望未來可以在狗兒年幼時,透過 MRI 拍攝的畸形程度判斷其發病風險,並且讓繁殖者透過篩檢培育更健康的幼犬。同時,一般民眾也必須瞭解到,他們對狗兒外觀的喜好,將對狗兒的健康造成何種影響。

犬展認定的理想外觀,在犬展中大放異彩的同時,亦可能正是該特徵引發疾病,並在極短期間內於整個犬種擴散開來。繁殖業者在培育時,刻意突顯人們喜好的外觀特徵,將會增加狗兒罹患特定疾病的風險。而倘若有更多人瞭解這個事實,說不定就能減少生病的狗兒,同時減少因無力照顧病犬而選擇棄養的人類。

------------------------------

參考資料

2014-02-16

瑞典的幼犬課程

之前介紹藤田りか子(Fujida Rikako)的另一篇文章《不要責怪狗狗!》時,提到瑞典「80% 的家犬都加入了寵物保險」、「狗兒享有充分的散步」、「盛行利用狗兒嗅覺的簡單犬類運動」等等。不過,瑞典人溺愛狗兒之餘,也非常重視飼主的責任。

為什麼瑞典的飼主意識和水平高於其他國家呢?藤田りか子在以下文章則有了更深入的剖析。簡單說,瑞典有非常完備的礎教育設施,飼主進入訓練世界的門檻很低。

跟我們相比,瑞典目前是以國家規模在推展正向訓練和安定訊號。除了禮儀訓練之外,他們也非常關注狗兒的精神健康,極積地向飼主推廣各種狗狗運動,以豐富家犬的精神生活,使其活得更像狗兒。瑞典的幼犬課程也不再從坐下、趴下教起,而是著重於如何融入人類社會的環境訓練。

------------------------------

幼犬課程結束有感

http://www.dogactually.net/blog/2013/07/post-401.html

作者:藤田りか子(Fujida Rikako)

日期:2013年7月10日



(瑞典最近的幼犬課程,無論是哪個訓練協會,都不再從坐下、趴下開始教起;而是從如何融入人類社會的環境訓練開始。這張照片中的狗兒正在學習即使周圍有許多狗兒,也不能隨意到其他狗兒那裡打招呼。不過,對於這隻個性穩重的蘭伯格犬[Leonberger],似乎不是太困難的課題。)

我最近剛上完幼犬課程。距上次迎接幼犬已有十年左右,但這並不是我第一次上幼犬課程。之所以決定重上幼犬課程,比起學習禮儀訓練的手法,我更想給予幼犬一個進行環境訓練的機會。

順道一提,這個幼犬課程,係由隸屬於瑞典畜犬協會的工作犬協會所經營。工作犬協會並非由個人經營的營利組織,而是一種公會。飼主只須向工會繳納年費(約日幣六千圓),再支付各課程的上課費用(十堂課約日幣一萬圓),便能參加訓練課程。訓練師們也完全是基於興趣,利用下班時間教導飼主。話雖如此,訓練師絕非業餘程度,他們均是長年積極參與工作犬協會的成員,同時接受過數十小時的相關課程(不止學習犬類知識,亦須學習教育心理學)。

該協會除了幼犬課程,還提供諸如:警犬訓練、追蹤、敏捷,乃至於與狗共舞等等各種不同的訓練課程。更難能可貴的是,該協會在瑞典國內所有自治體均設有分部。換句話說,任何一位瑞典國民的住家附近都找得到這個訓練協會。正因為這種便利性和親民性,即使是完全外行的人,也一定聽過工作犬協會的存在。所以,瑞典人很容易進入犬類訓練的世界。不止如此,幼犬課程結束之後,協會還會配合學習進度提供各類訓練、狗狗運動課程,也有助維持與發展對於訓練的興趣。進入訓練世界的門檻並不高。這種猶如庶民訓練般的基礎教育設施,在瑞典極為完備。我想這正是瑞典的飼主意識和水平高於其他國家的祕密吧。

前言到此為止,之所以決定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在相隔多年重回幼犬課程之後,發現工作犬協會的教育方式有了極大的變化。事實上,就連在瑞典,工作犬協會也是相當保守的組織(畢竟是從軍犬和警犬訓練起家的協會),我十六年前第一次上課時,年輕狗兒的禮儀課程是先從腳側行進、坐下、趴下開始教起的。那時就已經是基於零食和獎勵的訓練法,可是也同時使用拉扯牽繩的手法(此點因訓練師而異)。此外,若是使用響片等道具,則被叱為邪魔歪道。

然而,如今則完全採用正向訓練。簡單說,比起如何處理已經發生的行為,更著重於該如何杜絕、如何預防狗兒出現我們「不喜見的行為」。同時,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幼犬課程的第一項訓練是學習狗兒彼此相遇時,平靜地擦身而過。對!畢竟這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頭疼情境呀……會不會坐下、會不會趴下那些確實都還算是其次。一遇見其他狗兒就汪汪大叫的最大原因,乃是幼犬時期養成的「習慣」。簡單說,幼犬時期主人都隨便自己跟所有的狗兒接觸,可是長大之後,就突然不准自己在路邊跟其他狗兒碰鼻子打招呼了。明明以前都一直這麼做,狗兒不明白為何忽然間被禁止,一看到其他狗兒,期待感仍舊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內心期待不被滿足的結果,將累積更大的挫折感,終於陷入汪汪大叫的狀態。

既然如此,打從幼犬時期開始,就教導狗兒「只有得到飼主許可的情況下,才能打招呼」,其他時候則忽視對方。正如上面的照片那般進行訓練,不讓幼犬養成過度注意其他狗兒的習慣。參加者排成一列,依序請其中一組在那一列的旁邊行進。這時,不是在狗兒走向其他狗兒之後才拉扯牽繩叱責,而是在狗兒快要走過去之前,洞悉其肢體語言,在行為尚未發生時,以食物或玩具誘導狗兒回到主人身邊。這並不算「賄賂」。無論如何,就是打從一開始不讓幼犬養成走向其他狗兒那裡的習慣,為達該目的,不計一切手段,總之重點放在「正向」。如果狗兒一看其他同類就被主人責罵,因為狗兒不明白主人為何生氣,就會感到恐懼。結果,狗兒下次見到其他同類時,想起被主人責罵的恐懼感,出於自我防衛,可能就會對其他狗兒狂吠不止。

不過,為免誤解,我再附帶一提,幼犬派對或學習同類禮儀及狗狗語言的社會化訓練是另外進行的。同時,為了讓狗兒容易瞭解,社會化訓練和環境訓練應該要在不同的地點進行。所以,狗兒們在工作犬協會時,絕對禁止放繩遊戲。因為那樣會讓狗兒更加混亂(狗兒會覺得,為什麼有時候可以一起玩?有時又突然不能玩了呢?),造成學習上的阻礙。



(照片中是在練習有狗兒迎面而來時,該如何應對。訓練師告訴飼主,跟狗兒擦身而過時,不要走直線,而要繞小弧。安定訊號的知識被運用於這種情境。一開始練習時,狗兒和狗兒之間會站一個人;這張照片則是難度較高的訓練。狗兒們擦身而過時,中間沒有人當視覺阻礙。)

活用安定訊號進行跟其他狗兒擦身而過的特訓,我覺得也是嶄新之處。我們走在路上時,總是不自覺地朝對方筆直前進,不過,帶領自家狗兒跟迎面而來的狗兒擦身而過時,訓練師說應該先將自家狗兒引導至身邊,然後稍微繞小弧,讓相遇變得「柔和」。狗兒們接近同類時,也是會繞半圈,以避免挑釁,引起對方不快。這種新知識、新想法,十六年前尚未普及(很早以前就開始提倡的,頂多也只有私人經營的犬類行為顧問)。然而,如今就連「公共」的畜犬協會也大量採用。日本基於這類手法及思維的訓練教室最近也增加了。差別在於,如今瑞典是以國家規模在推展。這一切也是因為工作犬協會這種對飼主來說非常棒的基礎教育設施,普及於各個城市、鄉鎮,以及村莊。



幼犬課程的最後一天,我們花了一整個星期日下午,嘗試各種狗狗運動的活動。那算是等幼犬再大一點之後,「要不要嘗試這種狗狗運動呢?」的體驗講習會。上面的照片就是當天的一個場景。年輕的 Lacko 第一次嘗試搜索。先請一個人躲在草叢裡,再讓牠尋找。搜索區域用膠布圍起來,在其中由一區到另一區有系統地尋找。一開始要上牽!就算不是要訓練狗兒成為救災犬,搜索也是一種極受歡迎的狗狗運動,有許多飼主沉迷其中,每到週末就進行訓練呢。

我們另外還體驗了 Rally Obedience(新型態的服從比賽訓練)、Blood Tracking(血跡追蹤。追蹤負傷獵物的血跡和足跡之運動)。除了教導禮儀訓練的技巧之外,為了讓狗兒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並且讓家犬活得更像狗兒,幼犬課程也會向飼主介紹各種狗狗運動。如此這般關注狗兒的精神健康,更讓我感到瑞典確實有狗狗大國的風範。

------------------------------

延伸閱讀